痛经,指妇女正值经期,或行经前后,周期性地出现小腹疼痛。1般于经前1~2天,或行经第1天疼痛明显,随后有或大或小膜片随经血排出,腹痛逐步减轻。亦有延续至经净疼痛始止,或经净后才产生腹痛者。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,亦可波及全腹,或牵引至腰骶部、外阴部、肛门部坠痛。疼痛性质有绞痛、刺痛、灼痛、隐痛、坠痛等,严重时可伴随恶心、呕吐,痛经食养,中医经典妙论,面色苍白,冷汗淋漓,极少数痛至昏厥。
西医学指出,痛经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异。原发性痛经(又称功能性痛经),1般多无器质性病变,可见子宫颈口或子宫颈管狭窄、子宫过度倾屈,或子宫内膜整块脱落等因素,造成经血滞留,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异常增高,刺激子宫肌和血管痉挛性收缩,子宫肌层缺血缺氧而疼痛。继发性痛经多由妇科病引发,如盆腔炎症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,只要原病发治愈,痛经亦不再产生,此处不予讨论。
痛经,也有虚实之分。
中医学认为,痛经病机“不通”是主要矛盾。有“不荣而痛”、“不通则痛”虚实两端,或冲任胞宫失于荣濡,或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顺畅。其虚实之辨,“实者多痛于未行之前,经通而痛自减;虚者多痛于既行以后,血去而痛未止,或血去而痛益甚。大多可揉可按为虚,拒按拒揉为实”(明代张介宾《景岳全书》)。
究其因,虚者有脾胃衰弱、气血不足、肝肾亏损(又有阴虚、阳虚之异)等。实者有气滞血瘀、寒凝胞中、湿热下注、肝郁气滞、肝郁血热等。
其治疗原则,“通则不痛”,以通畅气血为目的,以止痛为第1要务,具“治血必先理气”、“调经以理气为先”,改进血循环,减缓平滑肌痉挛。详析之,虚则补而通之,滞则行而通之,寒则温而通之,热则清而通之。
12下1页
川芎鸡蛋汤川芎9克,鸡蛋2只,加水煮至蛋熟,取蛋去壳,入汤再煮。文火煮5分钟,吃蛋饮汤。经前3~4天始服,逐日1剂,连服5~7天,经净停服。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。
马鞭草炖猪蹄马鞭草30克,猪蹄2只(洗净),加黄酒30克、水适当,放入陶瓷罐内,隔水文火炖至猪蹄烂熟,痛经食养,中医经典妙论,加调味服食。每于经前2~3天服食,连服很多天。经行不顺畅之痛经患者宜服。
姜枣花椒汤生姜10~15克,大枣30克,加水煮沸,沸后3~5分钟后放入花椒3~6克,改用文火煎煮取汁。1日分2次服用。或加艾叶6~10克,效更佳。经前2~3天服,连服5天。寒凝胞脉痛经者有效。
羊肝炒韭菜韭菜90克,洗净,切段,油锅内煸炒,倒入羊肝120克(洗,切)同炒,加酱油、盐、味精适当再炒,佐餐食用。肝肾亏损痛经者经前服食。
北芪乌骨鸡乌骨鸡1只,洗净,除去内脏,鸡腹内放入黄芪100克,加水1000毫升,文火炖至鸡熟,加调料服食。经后期服用,适用于气血虚损型痛经,痛经食养,中医经典妙论。
羊肉山药粥羊肉、山药等量,分别加水煮熟,混合后加粳米煮粥,调味后服食。适用于气血两虚或肾阳亏损型痛经。
红糖核桃仁核桃仁1000克,红糖300克,放入黄酒1500毫升内浸泡10天,取出核桃仁晒干,随意服食。适用于肾阳不足,腰膝酸痛,肾虚寒凝有瘀之痛经患者。
莲藕桃仁莲藕250克,切块;桃仁10克,加水炖煮,加调味适用。经前3~5天开始服食,连服5天。适用于血瘀型痛经,经量多而有块者。
相关新闻
上一页:如何自我按摩,防止痛经?
下一页:痛经推拿治疗“三板斧”
相关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