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某,女,24岁,未婚。1986年4月15日救治。自诉:患痛经3年,经期前下腹疼痛,难以忍受,经色紫暗,针灸至阴穴治疗痛经,夹有血块,经期尚准,伴随腰痛,小腹有冷感,恶寒,食少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细弱。诊为寒邪呆滞经脉,不通则痛。针至阴穴(两侧),刺入1.5分深,留针30分钟,每5分钟行针1次,加艾条悬灸。针灸后15分钟疼痛减缓,30分钟出针,急按其孔穴,已无痛,第二天复诊,疼痛已止,继用上法医治,3诊时已来月经,并没有痛。第2次月经周期再次医治而愈,1年后随访,未再复发。
这是刘炳权医生治疗妇女痛经的1则医案。他运用本法的时间是月经前2天或痛经发作前2天。针刺深度是1~1.5分,每天针1~2次,每次留针30分钟,每5分钟行针1次,针灸至阴穴治疗痛经,针治次数以月经来潮无痛为止。针治手法以捻转为主,提插要轻。寒者加艾条灸,出针时按其孔。热实者不加灸,出针时摇大针孔,让其出血少量,针灸至阴穴治疗痛经。
至阴穴在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.1厘米处,具有通经脉、理下焦、调剂胞宫的作用,是医治妇女胞宫疾病的殊效穴。用针灸至阴之法医治痛经效果满意,而且取穴方便,安全可靠。刘柄权医生的治疗经验值得大力推行。
相关新闻
上一页:女性朋友如何应付生理疼痛
下一页:原发性痛经的治疗经验
相关问答